2014年4月27日 星期日


"作為第二供應商要求的不是技術領先與創新能力,而是學習模仿以及生產製造能力"

專業的逆向工程能力
東西進步,但人不進步,你說這要如何說???

就像老人家因為不習慣而不去適應,不去學習一樣。
說了沒用。也像滿清末年,故步自封,白蓮教上身,自以為刀槍不入,滅亡也不足以怪。

2013年12月11日 星期三

【動新聞】專家證實!邪教真的會洗人腦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international/20131209/305996/%E3%80%90%E5%8B%95%E6%96%B0%E8%81%9E%E3%80%91%E5%B0%88%E5%AE%B6%E8%AD%89%E5%AF%A6%EF%BC%81%E9%82%AA%E6%95%99%E7%9C%9F%E7%9A%84%E6%9C%83%E6%B4%97%E4%BA%BA%E8%85%A6/

【動新聞】專家證實!邪教真的會洗人腦

【劉邠如/綜合報導】因信奉邪教引起社會震驚的案例屢見不鮮。如日本在1995年發生了奧姆真理教地鐵毒氣殺人事件;而在1978年,美國還曾發生一個「人民聖殿教」的914名信徒,集體服毒自殺的案例。不少人好奇,邪教是怎麼辦到的?

根據網站《泛科學》的一篇報導「洗腦:邪教如何誘人上鉤」中提到,邪教使用幾種心理技巧,來控制信徒的思想和行為,任何人都有可能在不小心中,被邪教引誘、洗腦。

美 國賓州斯沃斯摩爾學院(Swathmore College)的社會心理學教授,所羅門‧艾許(Solomon Asch)就曾做過一項經典研究。他安排一群人接受感知測驗,但事實上這群人當中,只有一個是真正的受試者,其他則是實驗者安排的暗樁;暗樁會搶先回答問 題,且刻意說錯答案,令人吃驚的是,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受試者,最後都說出跟暗樁一樣,明顯是錯誤的答案,這就是所謂的「從眾效應」,也類似中國人說的「三 人成虎」。

此外心理學者也認為,邪教專找有壓力或整日憂心忡忡的人,因為這樣的人比較容易受影響;而邪教也常故意剝奪信徒的睡眠,比方要求他們從事勞力工作、外出募款、或花長時間誦經祈禱,因為「剝奪睡眠對批判思考能力有害」。

而騙取教徒信任後,邪教便會開始進行催眠,將「恐懼」植入信徒腦海,讓他們「光想到外界的生活就聯想到悲慘的後果」,並漸漸「破壞信徒理性評估現實的能力」,因此不敢離開,自願死心蹋地待在邪教裡。

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侯文詠】漸 漸

最近有個餐飲界的病人和我大談經營理念,
談著談著我忽然豁然開朗。
原來這個人經營的是色情酒店。
不但如此,他得意地自誇旗下女將清一色是大專程度以上。
知識份子怎麼會去從事色情陪酒行業??!!我們不免好奇十足。
「其實很簡單,我刊登廣告,徵求大專程度以上的女性會計。
凡是應徵者都必須檢具學歷證書。」
「你刊登不實廣告,誘騙應徵少女。」
他神秘地笑:「我們的會計薪水是比別人高沒錯。
不過每個小姐一來我都說得很清楚。
我們這裡的確有色情陪酒。
但是領會計的薪水絕對只能做會計的工作。
和裡面陪酒的小姐完全不同。絕不強迫。」
「那就領薪水,好好地做個會計。」我問。
「是做會計沒錯。
不過日子久了,和裡面端盤子的小姐熟了,
大家都一樣是大專畢業的,好溝通。
忙不過來的時候幫忙端個盤子,送送酒,也是常有的事。
這個時候我就告訴小姐;
你看,當會計領一萬二千元,
端盤子送酒薪水二萬四,端盤子又不陪客人,不是什麼壞事,
反正你都常常端盤子,為什麼不乾脆領二萬四??」
「這樣說個幾次就開始動搖了。
同樣都是工作,為什麼不領二萬四呢?

俱樂部的規定是,端盤子的小姐不准坐下來陪客人喝酒,
這樣和坐檯小姐才有區別。
可是日子久了,客人熟了,也會意思意思要求喝杯酒。
開頭總是不願意,後來熬不過就喝一杯。
說是站著喝。
一開始喝酒就好辦了。



站著喝酒薪水是二萬四,坐著喝是四萬八,
客人給的小費還不包括在內。
同樣都是大專畢業,為什麼錢賺的比別人少?!

就會有人勸她了,人都在裡面了,
外面的人誰知道你是端盤子,還是坐檯呢?!
再說自己真的清白,別跟客人出場就好了,
陪客人喝喝酒,就算在社會上交際應酬也是常有的事。」
「於是坐下來當坐檯小姐。

剛開始一定規規矩矩地喝酒。也不隨便跟客人出場。
這一行競爭大,領四萬八慢慢就會嫌不夠了。
只好挑看得順眼的客人給帶出場了。
作久了,總是會給厲害的客人佔便宜,
哭哭啼啼鬧一陣子也就好了。
畢竟讀過書,狠下心來做得更利落、更敢,
客人喜歡,我也得意,這是兩廂情願的事。」
他停了一下又說:
「我從來沒有強迫過別人,也從來不擔心找不到小姐,
反正這個環境慢慢會改變她們,
直到她們根本忘記自己原來的想法和樣子!!」

我愈聽眼睛睜得愈大,
從不曾想過在這樣不疾不徐的瑣碎裡,
竟也有血肉飛濺似的驚心動魄。

豐子愷寫過文章感嘆:
使人生圓滑進行的微妙要素,莫如「漸」;
造物主騙人的手段,也莫如「漸」。

在不知不覺中,
天真浪漫的孩子「漸漸」變成野心勃勃的青年。
慷慨豪俠的青年「漸漸」變成冷酷的成人;
血氣旺盛的成人「漸漸」變成頑固的老頭子!!
對時間的感嘆,本是人類共同的命運,



儘管悲傷,大自然不變的法則是誰都沒話說的事。
可是對於意識形態,價值之漸,卻叫人坐立不安。
原來是錯的事,為什麼「漸漸」變成對的事??
原本可恥的事,為什麼又「漸漸」人人爭相追逐??

整個臺北市翻翻補補,敲敲打打,
還有政治風暴、金融危機、社會秩序動盪,
彷彿整個城市快傾毀了,
可是這時代更叫人無法忍受的卻是那種無聲無息,
無法感受的(),扭曲意識形態,
把人的尊嚴、我們活著僅仰賴的那一點感覺吃掉。
無從捉摸,無法抵擋的墮落與沉淪。
漸漸之可怕,在於我們的不知不覺。
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是永遠不變的
唯一不變的只有一件事
就是任何東西都在變

2013年10月19日 星期六

台灣房價為何易漲難跌(莊委桐)

台灣房價為何易漲難跌(莊委桐)

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q=%E5%8F%B0%E7%81%A3%E6%88%BF%E5%83%B9%E7%82%BA%E4%BD%95%E6%98%93%E6%BC%B2%E9%9B%A3%E8%B7%8C%EF%BC%88%E8%8E%8A%E5%A7%94%E6%A1%90%EF%BC%89&ie=utf-8&oe=utf-8&rls=org.mozilla:zh-TW:official&client=firefox-a&channel=fflb&gws_rd=cr&ei=lGlhUqvuEMmPkgXMtoHQBA


台灣房價為何易漲難跌(莊委桐)

更多專欄文章

日 前學者研究發現,台灣民眾擁有3棟以上房屋者高達66萬人,這也讓奢侈稅的存廢成了近日的熱門話題。然而,從目前市場交易機制及供需情況來看,奢侈稅頂多 只有治標效果,對於口袋夠深的投資客及大戶而言,只要延長持有期間即可規避,長期來說效果其實有限,更不用說賣方增加的稅可能轉嫁房價,讓一般人更買不起 房屋。

房地產稅賦太低了

檢 視其他國家歷年房價走勢,不難看出,如美、日、甚至香港等,房價都會隨景氣循環起伏。即便長期為上升趨勢,但景氣不佳時,跌幅也都很明顯。唯獨台灣,景氣 好時房價大幅上揚,景氣差時房價僅微幅下滑、甚至走平。等到景氣回升,又繼續大漲。這種易漲難跌的獨特現象,可說是另類的台灣奇蹟。造成這種情形的原因也 很簡單,關鍵在於台灣的房地產持有成本,也就是房屋稅和地價稅,太低了。

對於房地產大戶而言,只要資本夠雄厚,景氣就算不好,撐個幾年甚至十年根本無關痛癢。但以美國為例,大多數地區的房產稅約為房價的1~2%,精華 地區甚至到3%。若在精華區擺個十間房,光付稅不用4年就少了一間,多少人有這本錢屯積房屋?台灣房地產的低稅賦造成幾乎只賺不賠的現象,也難怪多數有錢 人更喜歡把資金投入房地產,不但對未來的年輕人造成起步的不公平,同時更排擠了其他具有效益的投資資金。

建議可採累進稅率

所以,要讓台灣的房地產回歸正常,不讓台灣年輕人為了買房而耗上一輩子的青春,政府應要好好思考從提高房地產的持有成本,也就是房屋稅和地價稅來著手。

一個簡單的基本原則是,對於自住型的住宅,政府可以不予變動稅率:但是對於持有自住目的以外的房屋者,便可考慮採取累進稅率:擁有房屋愈多,則稅率愈高。但執行時如何採取漸進或階段式作法以降低經濟體系的衝擊,都有賴各界進一步地集思廣益。

在政府所有的課稅項目中,提高房產稅只會降低民眾持有房地產的需求。它既不像所得稅會減少工作誘因,也不像證所稅會影響新創事業的投資誘因和企業集資需求,可說是正面效益多於負面作用的稅目。能否成功實施,就要看民間對房價合理發展的渴望有多強烈,及執政者的魄力了。

中研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

2013年10月14日 星期一

德國人獲得諾貝爾獎人數佔總數的一半,但德國憲法禁止過早開發孩

子的智力,避免將孩子大腦變成硬盤(Hard Disk),留給孩子更多的想像空間。孩子在小學前「唯一任務」就是快樂成長。教育重點在: 1、基本社會常識。 2、動手能力。 3:保護孩子情感胚胎,澆灌情商,不該過度開發孩子智力。 原以為在德國祇有幼兒園的孩子不允許學習專業知識,後來才發現上小學的孩子也不能學習額外的課程,即使這個孩子的智商超過同齡人。 來自科隆的桑德拉寫到:「今年我兒子7歲,我向學校老師提出,能否額外教他一些東西,因為他5-6歲的時候就自己在家學會了基本的閱讀、書寫和簡單的數學計算。老師表示反對並說,「您應該讓您的孩子與其他孩子保持同步」。一個星期後我再次去見老師,並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證書,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師用一種奇怪的眼光看著我,似乎我像來自外星的人一樣。」 老師進而解釋,孩子智力被過度開發並不是一件好事情,因為必須給孩子的大腦留下想像空間。過多的知識會使孩子的大腦變成了電腦的硬盤(Hard Disk),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腦就慢慢地變成了儲存器,不會主動思考了。 儘管如此,我對德國禁止學前教育的做法還是不太理解。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專門請教了德國的教育人士,他們讓我找《基本法》來看看。翻開聯邦德國《基本法》(即憲法),我大吃一驚。其中第七條第六款明確規定,禁止設立先修學校(Vorschule)。 我還是不明白德國憲法為何這樣規定,只好再請教有關的教育專家。他們告訴我,孩子在小學前的「唯一的任務」就是快樂成長。因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應該違背孩子的成長規律。 如果說在上學前對孩子非要進行「教育」的話,那「教育」的重點只有三個方面: 一、基本的社會常識,比如不允許暴力、不大聲說話等。 二、孩子的動手能力。在幼兒園期間孩子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參與手工製作,讓他們從小就主動做具體的事情。 三、培養孩子的情商,特別是領導力。 原以為只有德國才有如此奇怪的規定。後來查了一下歐洲有關國家的情況才發現他們對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異。例如匈牙利立法規定:嚴格禁止教授幼兒園期間的孩子學習寫作、閱讀、計算等。幼兒 園的教育是免費的。 (Ungarn: Es ist strengstens verboten in diesem Jahr den Kindern Schreiben, Lesen, Rechnen, usw. beizubringen. Die pädagogische Arbeit der Kindergärten ist kostenlos). 學前教育破壞想像力 與歐洲相反,中國/香港的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已經把小學一年級的知識基本上都學完了。人們有理由擔心,歐洲的孩子在起跑線上已經輸給了中國的孩子。其實,這樣的擔心是多餘的。歐洲人普遍認為,孩子有自身的成長規律,他們在相應的階段要做相應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國的學前教育和基礎教育很紮實,但他們的想像力和思考能力已經被破壞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動接受知識而疏於主動思考的習慣。 暫且拋開中西教育優劣的爭議和評判,讓我們來關注德國教育的成果: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德國人(含移民美國、加拿大等國的德裔)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將近總數的一半。換句話說,8200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一半的諾貝爾獎,而全球另外70多億人口只獲得了剩下的一半。 難道這是種族的問題?恐怕沒有這麼簡單。讓我們重新審視德國的教育,看看他們的做法是否值得我們藉鑑。同時也希望中國的教育工作者別沾沾自喜,因為今天所做的事情,其實是毀了中國/香港的一代又一代。 (摘自 父母學堂) ┌───────────────────┐ │ ☑ @[187770834604508:274:怪獸家長 MonsterParent]<= 點讚+更多文章分享 └───────────────────┘ 你是否怪獸家長? 點擊測試: http://goo.gl/3pLkZ

2013年9月25日 星期三

韓國新人熱衷婚前調查對方背景 可查墮胎史

韓國新人熱衷婚前調查對方背景 可查墮胎史

 http://wz.people.com.cn/BIG5/n/2013/0106/c184381-17972720.html